(接上篇)3、习惯用语的规范性。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,比如“高兴得一塌糊涂”、“那么”等等。有一档地方台的谈话节目,40分钟的节目时间里,主持人说了18个“那么”,这样的节目即使内容再精彩,主持人的音色再优美,其传播效果也是有限的。节目主持人必须使用规范的、受众能够普遍接受的习惯用语。好的语言习惯不但不会削弱传播效果,反而能起到突出个性为节目增色的作用。
(二)交流性——信息传播有效性的重要途径
语言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,使信息得以传播反馈。所以,主持人的语言要有很强的交流性:
1、主持人与受众的交流。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是给听(观)众听(看)的,听(观)众应该是主持人心里的目标。有一位著名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曾说过,我在主持节目的时候,总是喜欢盯着话筒看,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,它就是我的听众,是我的交流对象。在这样强烈的交流感的支配下,主持人的语言就自觉地带上了对象色彩,而受众也能够从主持人的语言中真切地感受到这种交流感,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。
2、主持人之间的交流。如果说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还带有一定的虚拟性,那么,主持人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则完全是两个客观主体之间的交流了。他们之间互为对象,基本上不分主辅。被誉为黄金搭档的中央电视台原“正大综艺”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和杨澜,一个博学醇厚、老成持重,一个机敏聪慧、青春活泼;一个言语不多但字字珠玑,一个快言快语恰当灵活,两个人你迎我接、语流顺畅、语链清晰、环环相扣、互为补充,堪称主持人之间交流的典范。当然,主持人与主持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到受众的存在,兼顾与受众的交流,这是节目主持的最终目的所在。
主持人语言的交流是多向的、立体的,如同一个线头向外辐射出许多条线,每条线有粗有细,有平行有交叉,主持人就是要抓住这个线头,将纵横交错的线条按节目的需要排列组合,推动节目的进行,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。